Sunday, December 26, 2010

印度門 \ India Gate

From India

零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坐了6小時的車, 終於回到了新德里. 這一路有如乘坐過山車的車程真不好受.

印度門又称印度國家紀念碑, 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士兵. 每年的國慶日閱兵都會在這裡舉行. 它已是新德里的重要地標.

壯烈犧牲的士兵名字都雕刻在這道門.

From India

周圍都有一些流動小販. 想提著熱茶壺買茶水的就有好幾個.

From India

這是印度之旅的最後一站. 終於可以離開這讓人刺耳的車笛之都...

Sunday, September 26, 2010

阿格拉城堡 \ Agra Fort

零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離開泰姬陵, 我們便前往距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城堡(Agra Fort).

From India

這城堡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大, 全紅岩石筑成的圍牆加上陽光的直射, 特別刺眼.

阿格拉城堡是印度三大主要紅城堡之一. 城堡從莫卧儿王朝開始興建. 而當時首位皇帝巴布尔將整個大帝江山承續給他的孫子阿克巴. 在阿克巴皇帝宣布自己為神的代理人後, 阿克巴式的建築風格就成就了這有赤城之偁的阿格拉城堡.

From India

這是阿克巴建造的贾汗季宫(JahangiriMahal),一个典型的阿克巴式建筑。

From India
From India

在沙·贾汗續位後, 他開始摧毀部分他爺爺阿克巴式的建筑, 而大量的使用大理石. 像這座皇帝听取市民的诉讼并进行审判的前庭.

From India

然而, 沙·贾汗在姬蔓·芭奴皇后逝世後, 無心問政并耗盡國家財力人力就為了建造最美麗的墓園泰姬陵. 在這時候, 他被自己的兒子募位更將他囚禁在這裡. 在囚禁的七年里,沙·贾汗被囚在这个茉莉宫,每天在八角凉亭内隔窗眺望远处的泰姬陵.

From India
From India
From India
From India

阿格拉城堡是我們今天在阿格拉的最後一站. 在回新德里的路上, 我們在中途路旁的大排檔享有午餐. 還好餐後沒什麼事...

From India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泰姬陵 \ Taj Mahal

零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離開阿克巴大帝陵後, 繼續我們今天的旅程. 

從古爾岡, 大老遠來到阿格拉就是為了目睹這被列為世界新七大奇蹟文化遺產之一的泰姬陵(Taj Mahal). 

我的同事說, 政府為了確保這於白色為主的泰姬陵不被'污染', 這方圓5百里不能有工業廠區. 就連車子也必須停放在一公里外. 有三種交通工具被提供讓你抵達泰姬陵入口處, 駱駝拉車, 三輪腳踏車或步行. 在一大車夫圍攻下我們選了駱駝拉車代步. 這可是小弟的初體驗, 雖然這車有點臭.

這是在駱駝拉車上拍下的'外景'. 這裡是在停車處附近, 有小檔口及駱駝拉車正步入通往泰姬陵入口道.

From India

壞了的拉車被棄路旁

From India

在車上遙遙惶惶終於到了入口處. 下車便去售票處買入門票. 說到入門票, 不由得你不信, 國外旅客和國內旅客的門票價相差大. 本地人10盧比便可買到的門票, 國外旅客要付上700盧比才得一票.
買了票後便排隊進入. 由於旅客很多,加上幾個月前孟買爆炸事件,守衛慎嚴, 排隊許久再經警衛搜身,方能進入.

這是泰姬陵園正門口. 正門口直視便是泰姬陵.

From India

我終於看到了這為愛而偉大的奇蹟 - 泰姬陵

From India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而建立的陵墓.沙贾汗於1612年, 娶了姬蔓·芭奴皇后為第三任妻子. 在沙贾汗皇帝眼中, 這位皇后是他所見過最美麗的女人. 更賜予她[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的封號. 然而, 皇后在第14次分娩時,因不幸感染產褥熱,死於南征的軍營中. 臨終前更向皇上提出了4個遗愿,而其中, 便是為她建造一座美麗陵墓.

沙贾汗皇帝為了完成皇后的遗愿, 花了22年, 動用2萬工匠, 日夜趕工而筑成. 據說, 皇帝為了不想有另一座和泰姬陵一模一樣的建築, 而把所有工程師的右手砍了, 雙眼也挖掉.

就因為皇帝對皇后的熱戀與愛慕,讓泰姬陵成為了世界新七大奇蹟.

突然有個點子, 想來一張'touch'Mahal...

From India

泰姬陵園背後是亞穆納河,是恆河的支流. 河水的顏色和你喝的咖啡烏一樣顏色. 我想如果沙贾汗皇帝知道, 可能會很傷心.

From India

饒了一週泰姬陵, 感受了沙贾汗皇帝'愛'. 又是說再見的時候. 走出泰姬陵, 又在被一班車夫從從的包圍. 在同事的討價還價後, 便上了一輛三輪腳踏車.

From India

第一次使用ScribeFire

Saturday, June 19, 2010

阿克巴大帝陵 \ Tomb of Akbar the Great

零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今天早上四點半就起床, 因為這是我唯一一天真正的印度之旅. 而今天要去的地方旅店很遠. 需要四五的小時的車程.

烏漆抹黑的早晨, 看不清楚車窗外景物但可以感受這位仁兄司機的超車技術是比每天載送我上下班的那位司機來得強. 很強很強.

天亮了, 同事建議在Murthara小鎮的大排檔享用早餐. 我們就停在這間Murthal da Super Dhaba. 老實說, 我們蠻擔心這裡的食物衛生, 但又不好拒絕他的好意.
From India

語言的問題, 所以都讓同事那主意. 他點了每一個人一片印度煎餅 及加了姜水的奶茶.
From India


這是我們租借的塔塔(tata)車.
From India

我們繼續今天的行程. 在大約45分鐘的車程, 原想到泰姖凌但經過這阿克巴大帝陵, 於是我們建議在參觀看看.
From India

這裡是锡根德拉 (Sikandra), 位於阿格拉(Agra)北方的郊區. 陵墓建於1605 至1613年. 整座建築物主要是以深紅的砂岩築成, 再以百色大理石建起尖拱门、尖塔、大圆顶穹窿、小圆顶凉亭等結構點綴出它的富麗. 這就是莫卧儿建筑(Mughal architecture)風格. 除此之外, 他們也在牆上雕上他們的經文及花卉.
From India


From India


阿克巴大帝是莫卧儿王朝黃金時代的大帝. 大帝書讀的少但十四歲就登基. 他是那王朝中, 以推行宗教寬容而著名. 或許我們的馬來西亞可以參考這位大帝是如何推崇宗教寬容的理念.
阿克巴大帝的愛情故事也拍成的電影.

Sunday, May 16, 2010

上84號山 \ Penang G84 Hill

一零年五月十五日午時, 從北海過來的GY和我兩人一起上84號山. 這是我第二次上到84號. 第一次是和一班在檳城結識的美眉及大學朋友一同上來. 上一次是從植物園的進口進入. 這次和GY從月門而上.

從月門到五號山都是人造的堤級,所以走上這段路有點吃力. 當然如果你不想走這麼多堤級, 你或許可以從青年公園的入口上山.

這是在半路上拍的 - 喬治市市景.
From Hiking to 84 with GY OOI


在上每一個堤級, 你都會看到石灰板上有個"五"字. 這"五"字是引路, 是為了方便上山者認路. 告訴路人這是往五號山之道.
From Hiking to 84 with GY OOI


從五號山到84號都是山路.這段路比起之前就較為危險.但沒那麼吃力. 我很喜歡這裡. 穿梭在大自然里. 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在翩翩起舞.
From Hiking to 84 with GY OOI


看, 山上人家. 如果可以我也想在這裡居住.
From Hiking to 84 with GY OOI


走完這段路就到目的地.
From Hiking to 84 with GY OOI


終於到了84號頂.
From Hiking to 84 with GY OOI


瞧!這裡風景多美麗.
From Hiking to 84 with GY OOI


在這裡, 呼吸新鮮空氣,清洗清洗肺部.

最後,天色以暗,我們選用公路下山.
From Hiking to 84 with GY OOI



p/s: 植物園前的冰淇澪麵包沒以前那麼好吃.

Tuesday, May 11, 2010

在印度享用午餐

這是我在印度每天享用的午餐. 一盤菜 - 黃瓜+紅白蘿蔔, 兩種不同的加哩佳餚 - 一個與豆類為主, 另一個於乳酪為主. 唯一的辣椒雞肉. 這裡多數是素食. 而這一道是在要求下特別加上的. 就是這樣, 煎餅饡加哩.

最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上的甜品. 一粒和網球大小一般的甜點. 也是由乳酪製成. 甜到....
From India

Sunday, May 09, 2010

車里看街景 \ Street Scene

我在古爾岡的這幾天, 我想, 只有在每天來返飯店及工作地方的路程上, 是我能了解, 看到這地方的唯一機會.

第一次程搭公司安排的專車就讓我怵目驚心. 或許是當地人駕駛習慣, 鳴車笛是他們在駕駛中是必須的一件事. 而且是不間斷的. 聽車笛聲就像我每天上班聽電台一樣, 他們的駕駛技術更讓我嘆為觀止. 百聞不如一見. 心驚膽跳.提心吊膽.
看! 側視鏡對他們而言, 是多餘的.
From India

而且, 車和車之間很多時侯是在少過一吋距離. 就拿每天在我的司機來說, 很多次就看著以車疊車(兩輛車的側視鏡重疊)式的超車. 對他們而言是平常事, 對我來說是一種驚嚇! 但又不好意識驚叫.

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是印度普遍存在的社會體系雖然它在印度的法律地位早已被廢除. 如果你是首陀羅及賤民, 不管你是男女或老少, 你都注定一生為奴婢. 我很佩服這些女人. 她們可以頭頂磚塊或裝滿沙的畚箕, 把自己變成運輸工具, 轉送頭頂的重物從一處到另一處. 我不清楚是為了生活, 還是認命. 我知道世界人權及婦女組織都在努力.
From India

其實她們很美麗.
From India


在馬路上的交通工具也是形形色色, 像常在泰國看見的tu tu車, 這裡也很多.
From India

機車, 單車, 三輪車處處可寻.
From India

有沒有看過三輪貨車?
From India

更勁的是這無門三輪貨車.
From India

偶爾也可以看到馬車. 最經典的是馬車的後尾信號燈.
From India

這裡常看到的路邊攤有印度煎餅攤, 柳汁攤, 還有零食攤.
From India


這一趟印度之旅真的讓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生長在馬來西亞.我們雖然有種族待遇偏差但比起種姓制度好很多.


母親節快樂!!